[原创]【征文·10?】永安时代
楼主
流波浅吟 2014-02-27 08:56:56

嘤嘤~~~不好意思交晚了的说~~~
然后吐个槽~~  我起了这名字之后总觉的好像在哪听过,然后一想,好像叫“诸葛亮的永安时代”就更顺口了,于是就发现……《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的三国时代》。。。囧~
然后。。。。借用了大秦的那句歌词。。。还有金庸老爷子的一句话~~
嗯 就这样~~

——————————————————————

永安时代



在永安的些许岁月一如这个名字,静谧安宁,然而终究逃脱不了大战之后有些忧伤的意味。诸葛亮后来常常想,这或许是自己最后的恣意时光了。他当然并非恣意之人,甚至十分谨慎,然而就连那些促狭的微笑、恃宠而骄的忤逆、灵俊灼人的光华也终于悉数留在了永安。想来未至不惑便做了丞相,总是太年轻些。而仍不失年轻的丞相绰约从容地行走在这偌大的永安宫中,回声轻稳而空阔。这是章武三年的仲春二月。

  在刘备看来,诸葛亮是带着蜀中微醺的春光一起到来的。刚到的那日,阴冷晦寒的永安便忽的微微明媚起来。其时刘备精神尚好,于是招来诸文武一起等在偏殿。殿内静的很——赵云等一干人都被遣去迎诸葛亮了,只剩下永安的官员小心翼翼的垂立在侧。不知名的肥鸟儿忽远忽近地欢叫,风温柔鼓动,光滑地面上的日光白的有些晃眼。刘备远远的就看见那人安静地走在人前,进而拾衣款款而上,气度恢弘俨然。逆光下他看不清那俊美的眉目,只觉仿佛在徐徐展看万里江山。

而后刘备有些认命地想,他没法在今天和诸葛亮说上话了。一会儿礼毕后,那人在没安顿好皇子没听完诸臣禀报没处理完紧急事宜前是不会回来的。

 

没曾想这是诸葛亮来永安后和他说的第一句话。

“……陛下。陛下可还思念成都吗?”诸葛亮问的有些生硬。

 刘备仗着纱幔朦胧,咧开嘴无声地笑了笑“不思。”

 “……既然思念成都,”诸葛亮并不理会,径直道:“可曾想过归舆吗?”

 还这么硬的像杆竹子,刘备想。然而没错过那言语甚至于声音里蓄意掩埋了的日渐厚重的深沉。

 刘备很满意。

 

 “别这样,丞相。”刘备一拍塌檐,“坐过来。你怨孤一时不查而有夷陵大败,孤也恨自己啊……就这样折送了季汉数十万大好男儿。咳、咳咳……”刘备只觉一股血气上涌,苍老的双手倏地狠狠握了拳。然而立刻,他又勉力压制了下来,平静了声音:“然而丞相莫要一来就故意说让孤伤心的话。”

 ……臣失礼失言了。”诸葛亮叹了口气,言语终于软了下来,转而认真地看进刘备的眼睛,“不过陛下实不应以此自责过甚。”顿了顿,他又道:“须知世事有偶然,当局者自迷。不论事后众细赏之己复观之时是何等昭然若揭,当局者便是当局者。有人谓此为劫,然臣只以为不过是天机一线之间罢了。”忽的他察觉到面前衰老的君王身体不可抑制地微颤。刘备用布满血丝的双目深深凝望着他,诸葛亮忙握住了刘备的手,又缓缓道:“臣尝闻一民谚,谚云悬崖不勒马者乃为王。”

 刘备仿佛不认识诸葛亮一般瞪着他,声音喑哑:“何解?”随即呼吸为之一滞,喃喃道:“是了。你——你们,才是帮我勒马的人。悬崖勒马的是将,悬崖不勒马的……是王,是王……孔明真是……”

 诸葛亮微微笑了笑,轻轻的说。“不过亮向来被主公纵的马也勒不动了,只是孝直若在,当不使主公至此。”

 刘备正自激动难抑,忽地被他的玩笑话噎得一怔,随口道:“孔明竟当真吃醋了?”

 诸葛亮一本正经地说:“非也。亮勒马不住,主公跌落悬崖,而翼侯恰可载之矣。”

“哈哈,你……咳咳……”终于,那些压抑了经年之久,已将五脏六腑灼的溃烂的情感爆发为一场隐秘的恸哭。

 

 此后刘备的身子时而发热,太医私向诸葛亮回禀怕撑不了数月了;然而精神却好了许多。诸葛亮便挪到宫内边处理事宜边陪着刘备。有时刘备一睡几日,有时二人又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闲话,一起看花看鸟看星星看月亮,从军政国事谈到臣工八卦,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一日诸葛亮从宫中出来,抬眼便见到了赵云。

“若使陛下初时得听子龙不宜东征之劝,也不会有今日局面了。”诸葛亮彼时刚阅完从成都送来的一摞子琐碎公文,累的很,随口拣话说着,“而后子龙又周全陛下于永安。当真难得。”

  不复年少的将军闷笑了笑。“丞相莫也以他人之言诓我。”

 “哦?”诸葛亮脚下不停。

 “东征固然于讨贼不合,然此番是江东理亏。况先时陛下捷报频传,若无夷陵之火,胜负亦未可知。倘陛下一举吞灭江东,云等便是守旧短见之辈;然陛下遭此劫,则他日史书杂论乃至街坊妇人必云吾等思谋深远。”赵云望向诸葛亮,“是否思谋深远,或不在你我,只在世事偶然之间。”

 诸葛亮微微颔首叹道:“同子龙说话真是好。”

“然而丞相是真正的思虑深远,”赵云微笑,“这却不是偶然。不过云有一问,云想陛下历经世事偶然甚多,为何至今迟迟不肯回……”

“丞相,赵将军,”一小吏匆匆跑来禀报,“江东又派人来商议复盟后进一步互市之事。”

 二人对望一眼。诸葛亮笑道:“子龙你看,非陛下在此,江东不惧。”

 

然而他心里想到方才,自家主公笑着说,孤还真有些思念蜀都。

 

 

这最后的安静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托孤的时刻终于还是来了。关于此事,陈承祚写的倒难得的清楚。随后殿内众人含泪退下,诸葛亮仍固执的以额点地,声音便也闷闷的:“陛下忘了臣只是勒马之人了。”

“——只要你……想,就,咳咳,能的。”刘备艰难的说着,望着华美的帐顶摇了摇头,似乎颇为无奈,“孔明……没想你,最后还是这么,咳,倔。是孤平日……宠坏你了——”

诸葛亮遽然惶惑地抬了头。

“……你何时才能真正——”刘备停下来喘了几口气,仿佛在想着要怎么说,终于。

“你,何时才能真正……有独领季汉,该有的,成……熟。”

那是刘备留给诸葛亮的最后一句话。他再不会知道了,不过也许这就是他一早筹划好的,就在这个句子与扰人的柳絮一起飘飞在空荡荡的永安宫上空的那刻,诸葛亮终于被岁月磨去了最后一丝棱角,从此沉静温润的再无缝隙可寻了。

 

后来诸葛亮总是时常回忆。

从前他出使东吴惊艳四座,后来他只需坐镇成都,孙权自会遣使修好。也再没有第二个彭永年了,他自己的长逝却使李严致死、廖立垂泣。有人说他在后来的岁月里是依着回忆前进,其实他时常的回忆并不是在摸索信仰——他自己的心中也有一座同样的长安城。他是在回忆中学习,学习之余也每每惊叹。刘备未遇诸葛亮,不得懂政治;诸葛亮未遇刘备,不得见政治。然而后来者终于居上。世人只道武乡侯生来便如此智慧无双,其实他亦是步履艰难——或许智慧总要以苦难相交换。似乎他诸葛亮的几次蜕变都与死亡有关。起初是徐州的烽火狼烟,淫威赫赫的敌人对小小的他当头棒喝;而后经历了漫长的流年,他的君主在生命的最后亲手为他加冕。他很完美了,然而最后的最后,上天、命运抑或神祇——或者他更愿意说是自己,令他在莽原的清秋里臻至最虚妄也最真实的永恒了。仿佛这每一桩事都悄然划出了一个时代,而他总是羡艳而慨叹着他的主公能与最辉煌的时代一起结束。九嶷山他似乎的确曾经路过,然而他还是闲来无事绕着惠陵转圈的次数多些,每次想起这桩事就不由得有些惆怅。诸葛亮其实并不知道,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辉煌的时代,甚至一直辉映着这片大地千百年后的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

 

 

  至于诸葛瞻,其实他和他爹一样聪明,只是缺少机缘巧合的智慧。但他或许算是个有福的孩子,在他看来自己从未离开过挚爱的家乡。在他还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日他正捧着一碗醪糟蛋在院里的芙蓉树下吃的香甜,却见爹爹收拾整齐又要出远门去了,临走还在他嫩嫩的脸蛋上拂去了粘着的一粒糯米。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爹爹。

 之后他不解的撅了嘴,扬起清澈的脸庞询问母亲:“爹爹怎么总是出远门?成都这么好,有这么多好吃的,还有娘和我,还有果儿姐姐。”

 向来温婉的黄夫人只是微笑着摇摇头。

“大概这些也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你爹他偏不喜欢。”




 ————————【完】————————


---此帖由流波浅吟在2014-2-27 13:24:56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亭亭如盖 2014-02-27 09:33:46
写得太棒了,悬崖勒马的是将,悬崖不勒马的是王,动静之中,成了刘葛,成就了鱼水。这句话化用在这里,竟然贴切的严丝合缝。

两人在永安宫里隐秘的谈话,点到了很多历史上闪着金光的句子,如“若法孝直在”,如“君可自取”,而在这文中挖掘着这些句子,也正如文物的出世,乍一看,是被泥土敛去夺目光辉,捧在手,却已知稀世无双。

而在这篇里,我亦格外喜欢的,是那种“散入珠帘湿罗幕”般的解说似的追忆和评论,无喜无悲,而不经意间嵌入的字眼却力透字背。说武侯似乎路过了千百年后方才频频惆怅的九嶷山?真是巧思。

起初是徐州的烽火狼烟,淫威赫赫的敌人对小小的他当头棒喝;而后经历了漫长的流年,他的君主在生命的最后亲手为他加冕。

这一句,呷在口中,百般滋味。我一向想象着武侯的坚定与勇毅,不屑一个如未亡人一般的武侯形象,而今日流波“加冕”两个字出来,而不是“托付”,而不是“信任”,这两个字,是一道刺眼的日光,还是幽暗的夕阳,加冕之后的武侯,是否真的伶仃孑然?但这些问题已不需答案,无论是否,沉重的荣耀下,竟然无端让人悲入心底。





---此回复由亭亭如盖在2014-2-27 9:43:43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雨水豆豆 2014-02-27 09:49:43
一大早就能有好文看表示很开心XD~亭亭姐是秒杀文评者QAQ。。。以为刚看见首段便恋上这种文风了,题目取得很妙,每一处历史争议颇多的话题,都被巧妙点了出来,也是点到即止,亮君的蜕变、成熟尔尔真叫人唏嘘。这是属于他们的永安时代呵。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王梦思明 2014-02-27 10:25:54
这是“孝直若在必能止主上东行”的另一种解释吗?

为什么没有写出答案就让刘备发烧了呀?
 
这种君父之姿,实在是让人大爱,这种古朴优雅又深沉的文风,也让人赞叹。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浩冬 2014-02-27 11:08:12
占座先看文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生死相随 2014-02-27 11:57:43
看完之后不知道说啥了。。T_T很喜欢楼主的文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流波浅吟 2014-02-27 14:30:55
不知咋的回复功能用不了~~~  就在这里这么说吧~~O(∩_∩)O~
亭亭姐真是每次的评论都能敲在人心坎上啊~~!!感动ing~~以及真是夸奖太过了~   同以为武侯后期不会是个悲惨的未亡人形象。他为刘备而出,却不是为刘备而活而坚守,他们是因共同的梦想走到一起。当然刘备离去后他无疑走的更艰难了。
然后是九嶷山这个问题吧。。。咳咳。。。。   不是啥巧思,可能是我误解产生的bug,就是那首诗不是叫《代孔明哭先主》吗。。。既然是代替孔明,就是以孔明的语气说话啊。。。所以九嶷山也许孔明当年曾路过??- -无视它吧.......

在我自己来讲觉得第一段和亭亭姐摘的那段还算比较顺眼的. 总觉得刘备在时,诸葛亮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都是依赖着他的,很多事他都和刘备商量完后由刘备出手,就比如彭羕,看他被亮亮耍的真是我都快笑哭了哈哈,一看彭羕临死前写的那信我想的满满的都是亮亮狡黠的样子嘤~~.而后来,再没有人给他遮着挡着护着他了,李严廖立都是他亲手发落的,他也已经修炼到比刘备的仁厚而真性情更加高明的"岂徒无怨言而已哉"的境界了.所以总觉的刘备过世后诸葛亮确实是成长了,可以真正独领季汉了.其实刘备在时,季汉的真正精神核心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刘备走后,他才慢慢的学会了成为季汉的核心凝聚力,甚至后来比刘备做的更好了.

然后是刘备退守永安不回成都这个事儿.我觉得以帝王之决断帝王之心狠帝王之骄傲不应该会像历史上写的输的都回不了成都、无颜回成都了。当然刘备肯定有愧也很愤懑,可能也确实不愿兴师动众回都,但肯定不是一味躲避现实才留在永安的。先主传里有写“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成都有诸葛亮,他无需担心什么,而既然打也打败了,日子还得过,和江东还得联盟,就镇在永安也未尝不是好法子,起码孙权是不敢乘胜打主意,而且也是一种无形的施压,迫使了孙权赶快请和。这也是战败之后最好的权宜之计了。

法正啥的出来就是无节操的打酱油的哈哈。。。。忘了说那个还是借了梦姐耽美列传法正传的灵感~难道是我写的太正经了你们都没看出来笑点么???我写的那个场景就是刘备很激动压抑了很久的情感马上就要宣泄,亮亮为了缓解气氛就讲了个冷笑话。。。。就是说你把我宠的都娇惯的勒不动马了,所以你掉下悬崖了,然后。。。翼侯。。。。你们懂的!!   哈哈所以刘备才会笑啊~~然后就感情宣泄了。。。。。

然后。。。。木有人注意到我们可爱无比的瞻儿吗??是的,他就是出来卖个萌的~~我好喜欢这个娃啊!!~~太可爱了我在心里无数次想象捏他的脸蛋儿嘤嘤~~  醪糟蛋是我在写的时候忽然想吃了就写出来了,等周末出去吃七嘿嘿~    

最后谢谢亭亭姐精彩的文评,还有豆豆,梦姐,冬子姐,生死相随GN~~O(∩_∩)O~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流波浅吟 2014-02-27 14:41:08
而且我还觉得,单单作为一个小孩子来讲,从小被众人捧着的诸葛瞻大概比他爹小时候要更天真可爱些~  亮亮小时候可以说是不太幸福的童年吧,而且经历过那些的小孩子肯定是小大人儿似的,比较老成。也很招人疼,只是怕是很少会看见小小的亮蛮不讲理、打滚撒娇的样子了吧~~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雨水豆豆 2014-02-27 16:37:58
嗯,瞻儿小时候比较萌。。为毛忽然想到了一个笑话……悬崖勒马打一国家。。。答案是危地马拉哈哈哈~~【俺就是来破坏气氛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浩冬 2014-02-28 18:17:00
我实在是觉得自己很喜欢理科生写文的风格。
我觉得有一点像殳离,也有一点像鲁迅。
这种语言的风格和对人物的表现很特别,看起来淡淡的但很耐读,余味和余想很丰富。
总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又在文学中的世界又时有疏离,中间有点夹叙夹议,是作者的第三者的态度,而结尾又回归情境,这种风格的表达常常会开启一些新的认知角度。
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很有味道。
最后,把某两只的关系写得也很萌噢噢噢噢!!!哇咔咔咔咔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清风月影 2014-03-11 20:54:26

喜欢。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2
drawing 2014-10-23 00:11:50
其实我更喜欢这个说法“鱼无水身死,水无鱼心死。”他们两个谁离了谁都不会是我们认识的他们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3
祗洹旧人 2015-03-08 14:36:03
看文时忽然想起一件事,在刘备的满朝文武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文臣首推诸葛亮,武将当之无愧是关羽,而且他们的名气影响甚至已然超过了刘备本身,关羽多次被后世皇帝封为武圣,甚至关帝,诸葛亮更是将昭烈庙生生变成了武侯祠,然而我相信,无论关羽还是诸葛亮都应感谢刘备,没有这位昭烈皇帝,便不会有武侯和关帝的盛名,的确是刘备帮他们完成了升华生命的加冕仪式。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4
雨露 2015-04-19 12:47:32
平淡之中自有真意,喜欢孔明和子龙那段对话,其实我觉得东征这事正确与否本来就没有肯定的结论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5
若言 2015-05-10 14:31:13
本来还沉浸在被虐的感觉中看到危地马拉硬生生笑了出来(x
加冕的感觉太棒 亮亮也是在主公身边不断成长 主公死去之后的亮亮绝不是未亡人而是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6
黄鸟于荆 2016-04-20 13:32:32
唔真的很喜欢,月英的最后一句话简直虐哭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7
白车 2016-10-07 21:01:20
喜欢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8
江蘺采思 2016-10-07 21:34:00

一直觉得永安那段是玄亮最后的温暖时光,也是亮最后还可以依赖的时光。刘备离开后的诸葛亮,的确成长并蜕变成更坚毅、内敛,且圆润得无甚瑕疵的形象。虽然欣赏这样的丞相亮,但更暖心的依旧是刘备的丞相亮。每次看托孤的文都很矛盾,想看又止不住地神伤。

似乎他诸葛亮的几次蜕变都与死亡有关。起初是徐州的烽火狼烟,淫威赫赫的敌人对小小的他当头棒喝;而后经历了漫长的流年,他的君主在生命的最后亲手为他加冕。」

很喜欢这段文字的描写,还有许多在人事迁变中,从不停止的死亡不断进行着,促使诸葛亮必须加固并升华自身的生命,最终他最极致也最辉煌的一页篇什,也是用死亡来演绎。

喜欢楼主遣词用字的风格、语序及节奏,有一份毫不拖带的沉稳古朴与洗练别致。


---此回复由江蘺采思在2016/10/7 21:37:39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9
杨欣涵 2018-04-15 00:39:46
楼主文笔老练,语句连贯。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