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一次正色谈孔明(1,3,11楼有,更完了!一家之言~大家随便拍!)
楼主
宇文覚 2011-10-25 10:51:22
写在前面:
因为同人文里萌化的亮亮、历史里的武乡侯与文学化的诸葛孔明,以及心里的诸葛亮其实呈现出不同的面目,时间久了我也许会忘记最终感动我的是什么,所以一直想写这么篇东西,在尚未混乱的时候保留住我所理解的孔明吧。
可是每次展开word文档想要仔细思索的时候头脑就变成了一片空白,于是吸取熊猫的建议,还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更好。

好了开正文。

一、“正道”
曾经和熊猫QQ私聊的时候,说诸葛亮固然很多面,倘若一定要用一个字概括诸葛亮,可以用什么字?
——那个时候我先说的“正”。
熊猫似不以为然,于是我改成了“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
聪明、正直、并且始终如一(一字理解为不改初衷也罢,理解为从一而终也罢)。这用来形容孔明大体是比较全面而且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但是这个字眼其实有点讨巧,因为这等于用了三个字。
我后来想过很多次,还是保留了我最初选择的那个字。
正。
关注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自宋以后,“文正”成为人臣梦寐以求的谥法,因为司马光说了句“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道德博闻文,靖共其位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一直到有清二百年,文正仍然是最高谥号。国家名器,不可轻易予人。也许有些谥法可以为人情世事所左右,但是“文正”二字历朝历代都不敢儿戏,很多文正公确实在当时有不同凡响之处,如宋之范仲淹,元之耶律楚材,明之方孝孺,清之曾国藩。假如易时而处,孔明大体也是符合“文正”的意味的。

为人臣者,正之一字,最简单的便是“正色立朝”。
这让我想起敢同刘备说“君臣都有错”的庞统和行止更为随意的法正,此二人在短时间内即和刘备建立了较为亲密和随意的关系。而刘备对长期合作伙伴孔明的态度是“敬信亮”“雅敬亮”。从刘备的性格和作风也可推断出孔明和此二人的区别,即带有端庄凝重的姿态。这在其成为丞相之后,乃至托孤之后大概更为明显。谯周被众人嘲笑之后,向朗请孔明责备失礼之人,孔明说“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这句话一般被认为是他的风趣幽默、高傲姿态以及自我中心的表现,我却由此想到,他大概平时是不苟言笑的吧,一旦“不能忍”,便自认为异数了。

然后是评价诸葛亮的那四个字“正而有谋”。这是非常准确的,尤其是“正”在“谋”之先。虽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孔明写成一个有些“诡谲”的人物,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诡谲”和他几乎无缘。他之所以成为镇国重器,之所以获得万古云霄的尊崇,实在是凭借其“正”而非“谋”。
因为其公正,才说的出“我心如秤,不为人而做轻重”这样近似冷酷之言,做得到执法严而无所怨;
因为持身正,才能够“权倾一国,声震八纮,而上下无异词,终始无愧色”。
他所采取的治国之策,展现出的一种非常标准的、正派的姿态,即开诚布公的态度、严格执法的标准、高效务实的机制,以及大体上算是廉洁自律的官吏。
他所擅长的治军,“行不寇,如在国中”,他确实不擅长使用也难以获得名将,但是他的治军实打实地提高了兵员本身的战斗力;
他所经历的战阵,可以说除了一出祁山时候的声东击西,大部分都是依靠堂堂正正的战阵所取胜的。
虽然史家和许多后人都评价他“奇谋为短”,我却觉得他之所以不出奇,并非是才能的缘故,而是观念的缘故。也即他的意识里就是,不侥幸,不取巧,正是最好的做法,正是最可靠的做法,如果能用正来达到的目的,就无需也不应用其他方法。

他的那篇《正议》里说己方“据正道而临有罪”,固然是檄文在气势上的需要,我想他也是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据临正道”的。

于是孙权那句“诸葛丞相诚动天地,义感阴阳”绝不是单纯的吹捧。孔明确实是正气凛然、说一不二的人物,由其是江东这样背后捅刀子的“盗匪之国”和孙权这种首鼠两端的君主看来。

千百年来,想要巧取的人太多了。因此滋生了“正确的做法未必是最好的做法”这样的说法,于是正在人们的观念里变成了迂腐,变成了二,历史上的正臣也多少带上了呆板的面目。

孔明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毕生都走在正道上人如何走向成功。

他告诉我的是,正确的做法和好的做法是可以统一的,真正的强者是据临正道而获得成功的人。(不要用夺天下来判断当时三国的成功,否则三家都是失败者,从求仁得仁的角度来说,还没人比得上孔明)

倘若偏离了正道,不要用世事的残酷、人心的诡谲作为托词,那一定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虽然有些时候会写出腹黑的孔明,但是静下心来又觉得这和他的一贯风范不相符,他自身应当是不倾向也没有太多必要动用权谋的。

在现实的世界里,正比奇更为真实,也更为艰难。它一面让我们感知到力量,另一方面也感知到克服每一个困难付出的代价。
(下一篇更到3楼)




---此帖由宇文覚在2011-10-25 13:20:51编辑


---此帖由宇文覚在2011-10-25 19:18:55编辑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风月琴萧 2011-10-25 10:55:02
以前刚开始迷亮的时候,亮的感觉就是“神”,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现在迷亮,偶感觉就像宇文姐说的“正”,大公无私,掌衡利害无不遵循尺度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罗罗2222 2011-10-25 11:16:20
同意文文的说法。。。另。。。私以为:
还可以用

清,诚,静,诺等等。。。不过还素正好点。。嘿嘿。。。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宇文覚 2011-10-25 11:17:55

二、“弃绝”

上文说到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弃绝”。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写过一段话:
“为什么人们对上帝只有尊敬却没有怜爱,对耶稣却既有尊敬又有怜爱呢?
——因为上帝站在云端,而耶稣只有弃绝生命才能走向云端。”

孔明当然没有弃绝生命,但是从某个角度说,他弃绝了作为个体的生命——的相当一部分。

既然孔明是“智慧的化身、政治家的楷模、道德的典范……以及女孩子的偶像”,我还是从才能说起吧。

如果说曹操给人的感觉是他生命的“强度”,刘小备给人的感觉是“厚度”,司马懿给人的感觉是“长度”(这也是为什么能让上天带走了他所有强大的对手),孔明的生命给人强烈的感觉就是“密度”。

他走出隆中走进世人的视野是二十七年,“畅行其志”的治国是十二年,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刑名法制、民生、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诸多成就和高评价;在史料的夹缝中,还能看到他在书法、绘画、音乐、制琴拥有的天赋;他传世的文字则拥有“孤篇横绝”般的震撼力。在传说里,孔明的智能被视为神迹,在历史上也足以使人咂舌。治国、治军、发明、写作……而且是“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有人开玩笑说一天四十八小时都不够用啊!

在三国这个几乎要把天地的灵气都耗尽的年代,许多留名的人物都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才能。魏晋人物在文化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不但名士才子特立独行,便是政治人物也有很多风流雅好。军事上功业第一的曹操不但有非常精彩的诗文传世,而且书法可列入当时的名家,棋艺亦堪称国手,曹丕之文才、剑技、弹棋等等爱好或者说技艺也是当时和后世的小说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论小说里的孔明多么风流俊雅,即使司马宣王说了那句“诸葛孔明真不愧是一代名士”,读史者很容易就发现,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八卦的时代,诸葛亮实际上是与这些绝缘的;不论他的才能多么卓越,他体现在历史上的面目是与才情绝缘的。

他所有的成就都围绕着政治和军事,而政治也还是为军事服务。他是大政治家搞技术,而不是什么“技术宅”。

这就是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他呈现出无趣的面目,“十分可敬,却一点都不可爱”。

一个人可能拥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和才能,却不能拥有培养和磨练每一种才能的时间。

孔明拥有的天赋和才能,即使是他闲暇之余的消遣,也许是大多数专职人员穷毕生之力也无法达到的成就。也许他可以在他所从事的任何领域取得惊人的成就。这些才能也许是令人愉快的,也许是富有情趣的,但是他却不能留恋于这些才能——在“成为国家的础石”和“自我的名士”之间,他必须有所选择,而他主动弃绝了这些才能。

就像是培植果树的人,剪裁掉细小的花苞,才能结出个子大的果实。又像是省去了繁琐的装饰的刀,朴实无华却既稳且锐。孔明弃绝了那些有情趣的才能,而倾注所有的注意力在维持国家机器上,终于发挥到100%,甚至120%。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而且他自己也明白,舍弃天才而去从事的事业,也许并非他真正有天赋的领域。

“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置于干戈折冲之地,是非将也。”

不论这句话说得到底对不对,我觉的他本质上是不适合“干戈折冲之地”的——他军事上的成就,真的更多取决于心血而非天赋。

但这又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那虽是圣人却非智者。
孔明并非固执的人,如果他发现自己错了,他一定会改。
执着于北伐的孔明始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也一直在寻找成功的方式。

每一次征伐,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去弥补天赋和时势的缺陷。

他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探索,所以他的生命永远向着更高一层。

我最喜欢的近代人物之一瞿秋白,我的一位高中校友,后来成为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司司长的作家梁衡为他写过一篇《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喜欢的人不少,里面有一段话我一直背得下来。

“一个人无才也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至一件事也没干成,这才让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记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青时率一万义军抗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道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不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达到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结果项羽被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原谅我整段摘抄如此之长的一段话。
实在是从我第一次看到这一段话起,就受到了长久的震撼,每每于难于取舍之际,便想起这段话。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动人的审视一个人的才能和取舍的一段话。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有十分才却只做成一件事,甚至一件也没有做成,就像“六出祁山”却身死军中的武侯一样,连天也会替他惋惜的吧。
可是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探索比到达更可贵”以及那一句“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无数次地慰藉了我的心灵。

我说武侯“求仁得仁”,又说他因“弃绝”而“走向云端”,就是这个意思。

从人生的全部而言,他弃绝的还不仅仅是才能。

他的遗言中说“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又说“不别置生”,很多廉政教材里都选作典范,意在说明他的身居高位而清廉洁白。我却觉得对他来说,“清廉”根本就是一个浮光掠影的称赞。他的精力和激情只倾注在辽远的志向之上,所以他能够承受一次次在崎岖蜀道上远征的辛苦,所以他所有的心血和时间都消耗在工作上,如何保障他的生活是他周围的人考虑的事,他志不在此,而以他的地位生活又绝不可能陷入穷困潦倒,所以享受富贵对他根本就没有任何诱惑力,而经营财富对他来说也只能是负累。他的清廉洁白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被冗杂而无益的事务所负累。

他甚至不愿意对感情作太多的流连。他对人的使用、褒扬、处罚、弃置,甚至冷嘲热讽,几乎都是为了“需要这样做”。因为过分充沛的感情太容易左右人的心境,所以有时候孔明呈现出“凉薄”的面目,比如被他说“妇人之性,草莱之情”的张裔;有时候他呈现出务实的面目,比如对陆逊和江东。
在他的文字中,他会对后主“临表涕零”,对李严父子流泪,会为孙乔(孙权侄子?)的早逝流泪。我不愿意相信他是在虚词客套,我宁愿相信他弃绝过分充沛感情的同时,在心里默默流着眼泪。

(下页还有一更)




---此回复由宇文覚在2011-10-25 18:38:51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俯仰瞻怀 2011-10-25 11:24:15
求宇文童鞋和熊猫童鞋的QQ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亮如明月 2011-10-25 11:33:21
对,正而有谋,恰如其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五陵别绪 2011-10-25 12:44:05
来学习了。对丞相一开始的印象,来自于演义和电视剧。长大后,对丞相的印象则来自于《三国志》。不得不说,丞相的形象在演义和志里相似程度不多。更崇敬历史上的丞相,不喜欢演义中的呼风唤雨亮。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丞相,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忠”,也许“忠武侯”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吧。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熊猫F 2011-10-25 12:46:20

下午要出差,赶上来看了这个,写得真好,LP这文写得很中肯客观,我最喜欢的那种~~

要走鸟,来不及细说,觉得这个“正”说得是很对的,通常的观念“正”常常和“硬”连在一起,岳飞,史可法,文天祥,都是一路的,;

而亮亮是空前绝后的奇葩,道家,法家,儒家在他身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将法家的“术”,儒家的“庸正”,和道家的“克己超然”粘合得天衣无缝;因而他的“正”在于懂的运用权谋,还是个中高手,但却不为“机权应变”这些“术”所侵染,君子之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为知己者,虽九死而不悔;他应该是那种宁肯累死,也有一些手段是他不会用的,虽然他用起来,会比那些看似擅长此道的,跳梁的丑角更加出色,虽然也许用了,能更快地让他达到终极目标~~他高明铁血的政治手腕,很多时候只用来防卫和防微杜渐,却很少用来进攻~~

所以诸葛亮身上,我一直觉得,最最美丽的,后世再也找不到的东西,不在表象的治国,征战,而在他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纯粹,坚定,绝然,和从容;他活着的时候,他静静站在那里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一定像连绵巍峨的山峦,他永远不倒,你也别想撼动他分毫,飘渺动人的轮廓,静静伫立的身姿,却会让所有境界格局不及他的人,基本上就是所有人,为之倾倒~~

完蛋了,我要赶不上飞机鸟~~,88,大家亲,LP!说的我都同意!LP慢慢写,别赶落自己,蹲等!!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小立恨因谁 2011-10-25 15:46:21
楼上熊猫倒数第二段说得直戳到我心里去了,看完心情无以言表。
初云的分析也很好,感想也无以言表。
先回味一会儿去。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亮如明月 2011-10-25 16:13:33

而亮亮是空前绝后的奇葩,道家,法家,儒家在他身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将法家的“术”,儒家的“庸正”,和道家的“克己超然”粘合得天衣无缝;因而他的“正”在于懂的运用权谋,还是个中高手,但却不为“机权应变”这些“术”所侵染,君子之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为知己者,虽九死而不悔;他应该是那种宁肯累死,也有一些手段是他不会用的,虽然他用起来,会比那些看似擅长此道的,跳梁的丑角更加出色,虽然也许用了,能更快地让他达到终极目标~~他高明铁血的政治手腕,很多时候只用来防卫和防微杜渐,却很少用来进攻~~

——强排国宝!严重同意!




---此回复由亮如明月在2011-10-25 16:14:28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罗罗2222 2011-10-25 16:36:27
简单滴说。。。亮亮就是美人心计里滴主角。。。 就像老人家教导俺们。。。聪明要放到正道上去啊吖 哈哈哈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2
宇文覚 2011-10-25 17:40:46
三、本心
“正道”和“弃绝”两个词意都带有过于沉郁的刚性味道,这也是关于孔明的大部分文字留给人的感觉。如果仅止于此,那他的人生也未免太过酷烈,而他的面目就真的向着“无趣”沉下去了。

使我回味过来的是许多人都背的下来的,短短的《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也许这是他的本质。
也许这是他的渴望,是他想要做到却无法做到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这个是真实心情的流露,他的自制让他所有的言行都在可控的“度”之中而缺乏真实感,他在给幼子的遗言之中却没必要虚伪。

由他说出这些话,有着另一种通达的意味。
倘若是没有经历过世事艰险之人故作隐者之言,也许有更为华美的文辞,却绝无如此悠远通达的韵味。

正如真正的善良,不是温室花朵的单纯无知,白纸从未染上颜色,而是经历过种种险恶痛苦乃至欺骗陷害之后,仍然对世人怀有的善意和道德自律。

孔明曾为隐者,而又在乱世中历经坎坷与荣耀,进取与无奈,或无心或有意做了多少苛酷之事,而终发此宁静淡泊之语,这才是真正的隐者之心和隐者之言。

我曾经用金圣叹评水浒传中的林冲那句“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来评价孔明。站在对立的立场上想想,孔明也确实是使人畏惧之人。若你是他的对手,固然他并非不可战胜的,可是你怎么办呢?你又能怎么办呢?而即使是蜀汉的国人,也“畏而爱之”,畏还是第一位的。董卓、曹操也使人畏惧,但是纵使是曹公,才能之外的东西又怎么和孔明相比呢?

孔明最终给人的感觉,却不是恐惧,而是安全感。他不动如山,不是危岩绝壁,而是巍峨绵延。安全感就来自严厉的面目之后,恬淡而平和的本心。因为本心不为血腥和黑暗所污,他是真正无私的做着每一件事,他才将苛政变成了善政,将杀戮变成了理想。

****************************************************************************************

最后,我想起了我跟小Q说过的两个比方。

比较美好的一个是:孔明像是一个蚌,用自己的血肉包裹泥沙,终于使之变为璀璨的明珠。政治的人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人,必然要面对种种不堪,而他终于消化掉了那些不堪,使他所治理的国度,变成当时乃至未来人们所赞誉的治世,也许消磨着自己的血肉,也许忍受着疼痛,也许牺牲了什么东西,可是其间滋味,又岂能为外人道?

另一个则是:孔明像是罂粟花。罂粟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最美丽的花,连种过罂粟的土地都会变得肥沃。而罂粟成熟之后熬制的阿片,拥有令人迷幻的镇痛之效。
他在被鲜血浸渍的土地和被苦难所包裹的时代中,开出了美丽的生命之花,连那土地似乎也变得幸福了。可是他留给人们的就像是一剂剂镇痛剂,疼痛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那些人身上。他不是时代的药,只是时代的镇痛剂。他活着的时候,救不了他所在的时代;我们今天如此深爱着他,却也救不了我们这个时代。

— 完 —



---此回复由宇文覚在2011-10-25 19:18:17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3
宇文覚 2011-10-25 19:27:19
看完最后一个比方,大概会有人拍我的……

我是怀着相当悲伤的心情写下这句话的。

我对今人不抱希望,我和他出山的年纪一样大了,可在世事面前还是无力得像个孩子,一生也无法做到“达则孔明,穷则渊明”了。

我读《三国食货志》,才知道那个年代是一个辛苦得几乎无法生存的年代,而蜀汉也并未真有什么能够留在史册上的善政,甚至孔明也不得不艰难地做着刀锋上的舞蹈,把一切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极致,才能保持微妙的平衡。

如今我每天在长安街上走来走去,中午到正义路散步,天天看到长安俱乐部的奢华,也天天都看到北京市政府和民众意见征集办公室的上访者,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出入着庞大的军车,路边的躺椅上总有惨不忍睹的老太太在嚎哭。世间的繁华和苦难,道貌岸然与苦苦挣命,在此刻是如此鲜明。

每一个时代的苦难,都躲不过去啊。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4
楚晗 2011-10-25 19:28:52
同喜欢这个"正"字。当我各种恶嗜号不发作的时候,我觉得诸葛的应该就是刚毅果决甚至有点冷厉的形象。一直觉得内句"万人必死横行天下"很帅,是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政治手段什么的肯定要有,不过更多的应该是那种堂堂正正的,所谓的"阳谋"罢。这就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当然不喜欢"神"字也不乏有这个字给某人带来太多"黑"的原因…)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5
王梦思明 2011-10-25 22:02:38

看了这贴,深受启发。

但是思来想去,总觉得武侯是不能用一个字就概括了的。

非常同意楼主说的“正”。守天地浩然之正气,这是我对武侯的第一感觉。

在《三国演义》里,好像有一段苏轼评武侯,有人问孔明和张良有没有像的地方。他说,武侯不如留侯诡奇,留侯不如武侯正大。此真至言。

但是,还有一个字,我特别想奉送给他,那就是让我感受非常深的“实”字。

他正,但不死守空名,不粉饰政迹。

就像他的《出师表》,老老实实的说话,从来不引经据典的教育人。不蒙席盖顶,想让刘禅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这样的人一定是干什么像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的理想。

但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他知道变通。不死守成规。

他的“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可以说,增一分则肥,损一分则瘦。

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权臣,能做到在如此巨大的权位上善始善终的,绝无仅有。

这些,都是“智”。

有一点我和宇文看法不同。我不觉得他是一个严肃的模样,我觉得他应当是一个随和、平易、稳重的形像。

他让人敬,更让人爱,蜀人“畏而爱之”。没有说蜀人“畏而敬之”。

再根据他的遍及全国的传说,他能找到大头菜,放养乌龟,发明馒头,亲尝葛山八阵肉,这一件件小事,都让我感到,这是一个生活情趣十分浓厚的人,一个可爱的人。


他画画,他题字,他制琴经。奇雅之相,该是如何让人不能放下。

最后,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他的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最为贴切,“不见其比”。

一千八百年了,仍然是“不见其比。”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6
宇文覚 2011-10-25 22:32:12

坛主所说的“实”这个字太实在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要求别人做什么,说的很直白,并且一步一步地去做,这样的人确实是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孔明在这里体现出一般政治人物难以做到的可贵。

难就难在真的扑下身子自己去做。

关于趣味,其实我特别希望孔明是坛主说的这样~

可是,不说陈寿那严肃刻板的三国志了,就是世说新语,博物志,汉魏六朝小说选译等等稗官野史,我都没有看到真正记载诸葛亮的有趣的故事!曹操和孙权都出场好几次了!(刘小备在正史中都很特别,小故事啥的就不说了~)魏晋六朝是个足够八卦的时代,武侯又是个足够被八卦的名人,可是说到底,他没什么有趣的故事……

所以,虽然我在同人文里写的孔明又风趣又伶牙俐齿,可是一看史料,甚至是野史的孔明,都顿时凛然起来……

其实我通过“不见其比”这话,一直觉得孔明是个润物细无声的执政者。但是又总是自我推翻,最后我还是站在他严肃这一边了。

因为他太有名了,我觉得后世很多传说都是附会他的名字。




---此回复由宇文覚在2011-10-25 23:05:12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7
锦城月明 2011-10-25 22:35:08
好為《梁父吟》,稀飯抱膝長嘯~~說朋友可為郡守之類,而說到自己時自己笑而不言~~~
介個還不夠風雅有趣麼?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8
宇文覚 2011-10-25 22:37:47

引用 锦城月明 在 2011-10-25 22:35:08 时发表的内容:
好為《梁父吟》,稀飯抱膝長嘯~~說朋友可為郡守之類,而說到自己時自己笑而不言~~~
介個還不夠風雅有趣麼?
出山是一个坎,白帝是一个坎,两个坎过去……伏龙就被困在尘世了……所以……风雅不起来鸟……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9
锦城月明 2011-10-25 22:44:43

引用 宇文覚 在 2011-10-25 22:37:47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锦城月明 在 2011-10-25 22:35:08 时发表的内容:
好為《梁父吟》,稀飯抱膝長嘯~~說朋友可為郡守之類,而說到自己時自己笑而不言~~~
介個還不夠風雅有趣麼?
出山是一个坎,白帝是一个坎,两个坎过去……伏龙就被困在尘世了……所以……风雅不起来鸟……



一貌丑吏去見亮亮,左右皆笑,有人要簀左右無禮,亮亮說:“孤尚不忍,況他人哉?”




---此回复由锦城月明在2011-10-25 22:45:24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0
宇文覚 2011-10-25 22:59:11

引用 锦城月明 在 2011-10-25 22:44:43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宇文覚 在 2011-10-25 22:37:47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锦城月明 在 2011-10-25 22:35:08 时发表的内容:
好為《梁父吟》,稀飯抱膝長嘯~~說朋友可為郡守之類,而說到自己時自己笑而不言~~~
介個還不夠風雅有趣麼?
出山是一个坎,白帝是一个坎,两个坎过去……伏龙就被困在尘世了……所以……风雅不起来鸟……



一貌丑吏去見亮亮,左右皆笑,有人要簀左右無禮,亮亮說:“孤尚不忍,況他人哉?”




---此回复由锦城月明在2011-10-25 22:45:24编辑
我前文写了,那个被嘲笑的是谯周,请责备左右的是向朗,孔明说“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
乃看了米有啊。
他的故事一共只有这个和不见其比两个,这个还是接见官吏的副产品,本质还是工作。
其他的发明馒头(平南蛮时为了不草菅人命)、给南中画画(政治目的)、腌大头菜充军粮(军事目的)这都是野史也算不上的传说了,还都是有军事和政治目的的。
我文中是说属于他个体生命的东西太少了,他在这方面舍弃的太多了。
他的才能都为政治军事服务了,享受情趣本身的成分太少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1
俯仰瞻怀 2011-10-25 23:12:17

我喜欢这贴,我觉得梦大和宇文的探讨,越来越接近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个丞相了。。。喜欢宇文同学的脊骨,梦大的肉。这表达不知道能不能被理解。。。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2
宇文覚 2011-10-25 23:15:05

引用 俯仰瞻怀 在 2011-10-25 23:12:17 时发表的内容:

我喜欢这贴,我觉得梦大和宇文的探讨,越来越接近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个丞相了。。。喜欢宇文同学的脊骨,梦大的肉。这表达不知道能不能被理解。。。



梦大的肉……这表达恐怕容易被误解……(俺没误解,俺理解了,俯仰很正直的……是充实人物形象的血肉的意思)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3
天涯梦蜀 2011-10-26 13:54:20
初云的文知性又强,文字又美,正而实形容丞相大概是最适合的词了,不过执政的人往往无可避免要平衡彼此相对的各方利益,免不了会有所取舍,免不了会牺牲弱者利益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虽然没什么实例,但一直就觉得丞相善于权谋,有点腹黑。不知道宇文怎么看他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此回复由天涯梦蜀在2011-10-26 13:57:13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4
俯仰瞻怀 2011-10-26 14:40:38
丞相善于权谋但不为己。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5
宇文覚 2011-10-26 15:10:26

引用 俯仰瞻怀 在 2011-10-26 14:40:38 时发表的内容:
丞相善于权谋但不为己。
丞相洞悉权谋但不(过分)使用权谋。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6
小仓山 2011-10-26 16:47:30
为之流泪的是孙松,字子乔。话说她和诸葛乔的名和字正好互相对应。我总觉得这封信很微妙,因为照道理说,他不会和孙松有事务上的牵扯,也没必要在他死后向东吴夸张自己的感情。孙松频繁送给他“器物”也是真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7
小仓山 2011-10-26 17:30:47

引用 宇文覚 在 2011-10-25 19:27:19 时发表的内容:
看完最后一个比方,大概会有人拍我的……

我是怀着相当悲伤的心情写下这句话的。

我对今人不抱希望,我和他出山的年纪一样大了,可在世事面前还是无力得像个孩子,一生也无法做到“达则孔明,穷则渊明”了。

我读《三国食货志》,才知道那个年代是一个辛苦得几乎无法生存的年代,而蜀汉也并未真有什么能够留在史册上的善政,甚至孔明也不得不艰难地做着刀锋上的舞蹈,把一切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极致,才能保持微妙的平衡。

如今我每天在长安街上走来走去,中午到正义路散步,天天看到长安俱乐部的奢华,也天天都看到北京市政府和民众意见征集办公室的上访者,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出入着庞大的军车,路边的躺椅上总有惨不忍睹的老太太在嚎哭。世间的繁华和苦难,道貌岸然与苦苦挣命,在此刻是如此鲜明。

每一个时代的苦难,都躲不过去啊。



这一段最得我心。 说到弃绝,我曾经用另一个类似的词形容过他,克制。如果说“正”是他最明显的特点,那克制,或者你说的弃绝,就是他最异于他人的地方。我相信如果他把那些被舍弃的才能发挥出来,效果一定惊人。看诫子书文字清灵雅正,就忍不住YY他写的诗。但是他完全实用主义,连写琴书都是教导琴的制作方法而不是音乐,几乎看不到浪漫的影子。我想他对时代的苦难一定看得比我们更深更透彻,他应该也一直在尝试做药,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到刀尖上,然而蜀汉大概只是他以一己之力维系的乌托邦罢了。只是对他来说,可不可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有的时候,我觉得他近似于一位孤独的独裁者,不仅仅独裁他人,也对自己专断。莫说他对他人凉薄,比如张裔,他对自己也是这样。
畏而爱之的评价,总让我想起旧约中的上帝。他的公义令人畏惧,但他的信实和能力也让人依靠。



---此回复由小仓山在2011-10-26 17:31:31编辑


---此回复由小仓山在2011-10-26 17:34:36编辑


---此回复由小仓山在2011-10-26 17:34:54编辑


---此回复由小仓山在2011-10-26 17:36:19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8
熊猫F 2011-10-28 22:20:31
我出差回来,刚刚认真把后半段看完了,没啥可说的,再顶一下LP这个帖子~~!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9
初春雪霁 2011-10-29 04:23:28
文文姐乃写得太精彩辣~~!看得浑身舒畅~~
用密度来形容孔明~~太准了~~就是这种感觉~~
我宁愿相信他弃绝过分充沛感情的同时,在心里默默流着眼泪。
这句真让人心疼啊~~孔明不是一个过分感性的人~~但是他做的事却只有一个内心感性的人会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是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的人~~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0
初春雪霁 2011-10-29 04:24:13

引用 亮如明月 在 2011-10-25 16:13:33 时发表的内容:

而亮亮是空前绝后的奇葩,道家,法家,儒家在他身上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将法家的“术”,儒家的“庸正”,和道家的“克己超然”粘合得天衣无缝;因而他的“正”在于懂的运用权谋,还是个中高手,但却不为“机权应变”这些“术”所侵染,君子之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为知己者,虽九死而不悔;他应该是那种宁肯累死,也有一些手段是他不会用的,虽然他用起来,会比那些看似擅长此道的,跳梁的丑角更加出色,虽然也许用了,能更快地让他达到终极目标~~他高明铁血的政治手腕,很多时候只用来防卫和防微杜渐,却很少用来进攻~~

——强排国宝!严重同意!




---此回复由亮如明月在2011-10-25 16:14:28编辑

同强排!文写得好~~这评也好!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1/2
总共38/每页30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