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诸葛亮和鲁肃都有各自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世人为何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要高于鲁肃呢?
楼主
petct 2018-11-02 12:33:35

 鲁大师的二分对策,和之前周公瑾之后吕子明的言论看起来很像,但内容不同。

规划是一致的,江东历代规划,从不出此外。

那就是,以江东为据点,先西征夺荆州,继续打拿下益州,全据长江,再说北伐。

这个政略的完整提出其实不早,周瑜在去世前才给孙权的建议。但其基本思想,无论是榻上对鲁肃指向荆州的战略方向,还是上代人孙坚和刘表的荆杨之仇,都是在江东高层中根深蒂固的观念。

但这个政略的实施,实际上从未顺利过。

从刘表到曹操再到刘备,江东一向是以“谁在荆州我打谁”为目标,连气势如虹正值巅峰的曹老板也照打不误,最关键的是打赢了,于是天下攻略第一步之荆州攻略,终于可以前行。

但第一步就出岔子了。

曹仁撤出南郡后,荆州三分,北门襄樊在曹操手里,东门江夏在孙吴手里,中间夹着个刘备。江东准备往西走,走不动了,西边就是盟友。

这是江东第一次面对盟友的存在。

于是江东的荆州攻略暂时终止,准备连带盟友一起打的周瑜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江东对荆州的目光暂时隐藏,孙权本人似乎对东线的合肥更有兴趣一点。

这也是西进政略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难关,也就是,如果西进进不去了,该怎么办?

南下没意义,就算孙权想当一个称霸交州的吴穆公,也对中原争霸没有任何帮助。

那只好北上了。

于是建安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江东和曹魏在东线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但隔着长江,你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建业卧榻之侧,张八百因为小儿晚上老实,睡得贼香。

于是整个江东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政略危机之中———在敌人曹操平定关中镇服西凉的时候 ,盟友刘备已经西进,夺下了江东政略的第二个目标:益州。

此时,江东连未来发展空间都找不到了。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江东的顶层人物们,看到刘备拿到益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孙刘反目了,同盟破裂了,双方很冷酷很清楚的把荆州瓜分掉,现在只剩面子了。

而鲁肃主持划分的生平最后操盘,也给江东的西进政略留下了最后一丝希望。那就是,放弃北上,继续西进。孙权专门询问鲁肃的后任吕蒙能不能坚持北上战略,吕蒙的回答是不能。

而在刘备方面进行荆益轮流消耗曹魏的隆中政略之下,江东看到刘备在汉中的成功后,毫不迟疑的判断出,自己的传统政略已经彻底被判了死刑。

刘备已经成为了完全的益州之主,江东这个横跨长江以争天下的策略,不再有实现的可能了。

于是,自吕蒙,或者说鲁肃晚年开始,江东的政略彻底变成了另外两个字:

割据

这也是变相的,对刘备政权的承认。

另一个方面说,也是刘备政权实现隆中战略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一环———也就是,隆中对前两步的成功(跨有荆益),已经彻底使江东丧失了统一天下的希望。

江东没有了这个希望,也就不会再是刘备的盟友———当江东的目标只是割据的时候,一切都清晰起来。

江东需要做的,只是夺占荆州,向西封住三峡,向北堵住襄樊,剩下的交给天险就行了。

吕蒙给江东带来的,是西进战略最大的成功,但也是西进战略的最终结束。

——既然我已经赢不了了,那谁赢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有人嘲讽说白衣渡江是两弱相攻自取灭亡。

但这时江东的天下攻略已经破产了,江东没有赢的可能了,那所追求的,不就是一个灭亡晚点儿来么?

这就是江东的逻辑和目的,他们以三国时代最出色的求生欲,为了求生展现出了最巨大的爆发力,打败了各种想威胁能威胁自己的内外敌人,将自己的国延续到了最后。

隆中政略的思路,其实也有点儿像李德哈特推崇的迂回战略———抽刃向更弱者,先荆州,再西进入川,以荆益为基础,此后两路北伐,左右牵制,和曹魏形成决战态势。

但事后诸葛亮的看来,蜀汉的这个政略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时间。刘备提前曹操孙权十年认识到了三国局面的到来。

曹孙刘三家,每一家都不可能给别人留足够时间。210年周瑜刚死,孙权就任命交州刺史;212年曹操平定西北,打江东,213年刘备开始益州攻略,曹操又打江东;214年刘备得益州,曹操还在打江东,215年曹操终于不打江东了,回过味儿来征张鲁,孙权反攻曹操,大败,回来夺三郡;216年曹操继续进攻江东,直到217年刘备开始汉中攻略才回头,打到219年,汉中占领,随即出现了关羽的北伐和孙权的背盟。

刘备花了十年完成了跨有荆益的隆中第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还是太慢了。

在曹操为了建国进行的一系列内斗下,孙吴和曹魏之间并没有结果的十年战争中,隆中政略从时代的牙缝里挤出了十年的时间,刘备拿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

曹操在这十年里一次次大规模进攻江东,当然是觉得孙刘联盟的根本在孙氏,打死了孙权,刘备不攻自破,就像对付吕布袁绍刘表一样。曹操的逻辑也停留在群雄时代,没有对即将到来的三国时代有明确的理解。但他的认识不是他自己的问题,隆中战略就是在利用并培养他的这种认识。在刘备集团的刻意韬晦之下,孙曹一直在打架,而刘备一直闷声发大财。

刘备最先理解了三国的概念,所以他看着曹孙一次又一次死磕,自己趁空子拿到了益州。

刘备获得益州后,江东的传统西进战略彻底破产。再加上反攻曹魏的效果极差,江东终于意识到,这个同盟,不是以前乱世的主客同盟,而是三国时代的国家同盟。

于是第二个认清形势的江东回过头来,开始夺三郡。

曹操是理解得最晚的一个。曹操在孙刘反目的第二年还在打孙权……在他这里,天下是二人转的楚汉,不是三轮车的三国。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刘备和隆中战略虽然最早意识到了三国局面的到来,但他们对三国并立局面的理解并不深入。

他们本质上还是追求一统大业的汉人。

所以刘备不惜与曹操决战汉中,关羽北伐面对于禁七军没有选择退兵而是选择会战,他们虽然很清楚的认识到了未来将是三国并立,但他们并不接受这个结果。他们的脑子里是三国,心里还是乱世,在他们的认识中,三国只是过程,再来一个官渡再来一个赤壁,事情就解决了,天下就大定了。

这才是刘备集团自获得益州后,一直进攻的最根本原因。他们不想停留在三国。隆中战略也不想停在三国。

这个时候,孙权向曹操投降,老狐狸曹操终于认识到,现在是三国不是楚汉了。

于是他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并隔岸观火地看孙刘死磕的热闹。

孙权站在三国和自保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关羽死磕樊城的行为当然是违反三国局面的——无论关羽的胜败,势必造成曹刘摊牌决战,今年不打,明年也得打。而到那个时候,江东想从这俩人手里火中取栗,根本不可能有好下场。

刘备阵营中,诸葛亮应该是第一个接受了三国局面,放弃自己隆中战略的。他放弃夷陵血仇和孙权结盟,就是这个考虑。

刘备当然不。他宁可把自己的基业拱手送给曹丕也要和孙权死磕,他不接受三国。

所以他就是三国三个开国皇帝里,死得最早的一个。

汉昭烈皇帝的死亡丧钟,就是三国时代的新生啼叫。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虑。

其实隆中对策的初始战略就没有实现。

因为最初的计划,是刘备占据荆州,刘备占据的,是刘表手里完整而强大的荆襄九郡,一个完整的荆州跟后来三分的荆州,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不存在赤壁之战。因为假设刘备全取荆州,那抗击曹魏南下的主力就毫无疑问应该是刘备集团自己。也就是说,要在最南也是襄樊的地区对曹魏进行正面防御作战,曹魏的触手根本不可能从中线南渗到江东,江东也就没有像赤壁一样和曹魏决战的动机理由。

那么,隆中对策所规划的“结好孙权”才具有现实意义。刘备身上没有刘表黄祖跟孙家的血仇,作为荆州的新主,他完全可以把历史仇怨一股脑划给刘表,然后自己跟孙权进行新的联盟———孙权是打刘备还是不打刘备(就算不帮他),二选一而已,诸葛亮应该有足够的外交自信。即便出现最坏的选择,孙权对刘备继续进攻,拥有全荆的刘备也不一定挡不住。

我们可以对第一点进行总结:隆中对的初步条件是,荆州之主从勉励自守、战略中心在东的刘表变成积极进取、战略重心在北的刘备。刘备要能在最坏情况下,同时抗住来自北东两面的同时进攻———但这一点的战略可行性并不算低。襄樊自古南北屏障,隆中对时江夏也在荆州手里,若真能举全荆之力,防不防得住曹魏不敢说,防住孙权应该不在话下。

第二步,在防御住曹魏对荆州的攻略之后,西进取川。在这一点上,几乎无法想象该怎么实现。因为刘备要当抗击曹魏的主力(等于把赤壁战后十年江东所受的压力转给刘备来抗了),益州也是江东西进战略的核心终点,再加上刘璋不会请已经有一州之地的刘备进自己家来帮忙,刘备想进兵得从三峡逆流而上,若这种千难万难刘备都能取川,那他拿到天下也不是意外事。就算曹操中线攻势减弱,刘备也没有太大机会,因为曹操很可能啃不动襄樊防线后自己西进,由陇逼蜀。那时候刘备怎么办?夹在北东西三面大敌中间的荆州,光靠自己,真的能撑很久吗?——后世南朝,荆州军阀有好下场的,屈指可数了。

第三步,假设刘备拿到了荆益两个整州,那就是天空海阔了。一路宛洛,一路秦川,这个指向两京的大钳形攻势光在地图上画出来都很舒服。到时候孙吴愿意当盟友就当盟友,不愿意当盟友,一脚踢开自己干,或者先干了看戏的,都不是难事。

所以有人指责隆中对,说“没考虑到江东”,这是正确的,但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全据荆州”的刘备而言,确实没有考虑江东想法的必要。只要派个黄祖级别的将领镇住江夏,卡住江东的西进道路,江东就只能窝在自己的小地图里,在北上和西进里不断徘徊——如果江夏防御能打得跟合肥防御一样好,最后江东会选择北上也说不定。

历史从一开始就跟隆中对的设想不一样。刘备不想或者说不能从刘表手里拿到全荆,不知他是何种考虑。可能是没信心以荆州之力和曹魏对抗,也可能是刘表暗中操盘让刘备无处发力,这已经无法证实了。历史就是,刘表死后,曹操席卷全荆,隆中对的条件,上来就不存在了。

如果指的是陈寿记载在三国志里,诸葛亮出山前和刘备的那篇讨论——陈寿怎么知道昭烈武乡是怎么密谈的?——那么,早在曹操席卷荆襄的时候,这个“隆中对”就不存在了。

5 这种条件下,刘备集团不会也不可能有新战略。他们可能已经对自己未来的襄樊防线有了很完整的准备,但他们绝对不知道江东会不会、能不能对抗曹魏。

换句话说,赤壁的时候要是孙权怂了直接投,或者周瑜菜了打不赢,那就根本没有以后的事了。

所以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者,在原计划取消以后,很干脆的选择了另一个方案:或明或暗,让孙曹打起来,然后一定得打赢。这个方案,主导的一定是身为荆州本地人的诸葛亮。此时,无论是江东还是刘备,战略核心只有一个,打赢赤壁,打不赢什么都白扯。

赤壁战后,随着胜利的到来,各方的战略规划又发生了变化。

在赤壁之后,江东将一直以来的西进政略摆到了台面上。而刘备集团的策略就更简单也更实用了——不论是江陵的归属还是结姻的同盟,双方在明里暗里都在表示,孙权才是这个同盟的领袖。

“是儿欲使吾据炉火上耶?”

此后十年,孙权和曹操在东线爆发了年年不断的攻防战争,曹操是真的把孙权当成了第二个刘表袁绍在往死里打。

而这个时候,刘备在干嘛?

不跟曹操正面碰撞——那是你孙权的事,利用原版隆中对不可能给予的各种优势(自己不用承担防御曹操同时进攻西川的两线作战、有客将身份被刘璋引狼入室不用去死磕永安防线、等等),拉扯出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赢得了一个长达十年的发展时间。

这是原版隆中对没有的,刘备的新战略,看起来效果已经相当出色了。原版的两线作战我看着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玩。

 所以不管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是鲁肃的榻上对,都是一时之策,天底下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215年刘备入川当然能看见原版隆中对的影子,219年孙权夺荆州脚下自然也有鲁肃榻上对的痕迹。至于高明与否,就轮不到我去判断了。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王梦思明 2018-11-02 12:40:22
先不说谁的对谁的错,反正一个实现了多一半,一个没实现,这还有的说吗?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petct 2018-11-02 13:13:53

引用 王梦思明 在 2018/11/2 12:40:22 时发表的内容:
先不说谁的对谁的错,反正一个实现了多一半,一个没实现,这还有的说吗?



实不实现是实操能力……提出来可行性计划是战略眼光。所以诸葛亮既有战略眼光又有实操能力,这就比99.9%的人强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王梦思明 2018-11-02 22:30:19
关键是一把好牌还没实现,一个一把东西风还是实现了。没可比性。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petct 2018-11-02 23:07:27

引用 王梦思明 在 2018/11/2 22:30:19 时发表的内容:
关键是一把好牌还没实现,一个一把东西风还是实现了。没可比性。



柯基的咬合能力比耷差太远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轻羽微殇 2018-11-04 08:59:27
哦?奇怪了,隆中对可是抄袭的啊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