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章武二年
楼主
神澈 2016-06-04 00:48:52
这完全是重新看剧怨念的产物啊——然而写这个确实算是半架空改了历史了,人物情节OOC求轻拍~~

另外起名无能的我,似乎章武二年玄亮就没见过面啊,我恨彝陵之战/(ㄒoㄒ)/~~
编辑 收藏 举报 主题管理
分享
Re:
2
神澈 2016-06-04 00:49:31

章武二年三月,一骑快马星夜奔往成都,正率兵伐吴的刘备急召丞相诸葛亮赶往军中见驾。

季汉丞相接到诏书的那一刻,脑中已转过无数念头。

大军征战在外后方稳定尤其重要,如今陛下命人召他莫非前方军情有变?

可连日军情传到成都,只说陛下连连得胜已夺得猇亭,大军此刻屯兵彝陵地界士气正盛,并无其余消息传回,且他正欲往东川点看各处隘口,以防魏兵入寇,成都诸事也不敢久离,实在分身乏术,智谋无双的诸葛孔明头一次感到惊疑不定,完全无法揣度自家君主的心思。

欲详问来人,得到的只是一句“陛下望丞相早日启程,不可耽搁。”

圣命不可违!

即便心中再多疑惑,诸葛亮仍连夜召来赵云和蜀中文武,妥善安排好大小事宜,天明即启程赶往彝陵。

 

中军帐中,季汉王朝年迈又“年轻”的帝王一身戎装端坐,精神矍铄英姿勃发,在旁人看来,鬓边的白发并未让他显出老态反倒更添了几分沉稳英霸之气。

可刘备本人却分明感到岁月无情的流逝,已过耳顺之年的他,近年渐有力不从心之时,此次伐吴连胜十余阵,势不可挡,让他似乎又找回了早年战场拼杀的那股豪情,可身边的人终究一个个消逝了,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此番黄忠逝世后他心中悲痛不已,好在潘璋马忠已枭首,糜芳傅士仁也已凌迟于关羽灵前,二弟之仇得报,他心中也宽慰些许,此时正是趁势进兵攻取东吴之良机,但——

刘备迟疑地望着案上东吴派人送来的书信,心中一阵恍惚。

 

“陛下,陛下!诸葛丞相已到军中,在外等候陛下传召。”

侍卫的话让刘备心中一凛,“快请丞相!”语音中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与急切。

诸葛亮日夜兼程赶到军中,眼见军容严整,将官士卒皆士气高涨,军中不似有异变,一路悬着的心略微放下了些,待得刘备宣召,忙整肃仪容,进得帐内。

“臣诸葛亮参见陛下!”

刘备无奈地看着离自己数步之遥便已跪拜于地的身影,稳了稳身形,终究没有上前搀扶

“丞相请起。”

中规中矩地应答恪守君臣之礼,刘备觉得心中一阵悲凉,是啊,眼前跪着的,是他的丞相,他的臣子,再不仅仅是他的军师,他的孔明了。

好像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他与孔明的距离越发远了,即便此刻在军中,也再也不会有那个摇着羽扇微笑着坐在他身侧唤着主公的军师了。

“陛下?”

诸葛亮抬起头直视他的君王,刘备看起来很好,甚至比在成都朝堂之上的他看起来都要好,或许他的主公天生是适合军旅的。

刘备凝望着眼前垂手而立的身影,拼命压抑胸中翻涌的情感和眼底的热意。

还好,还好,他的丞相虽风尘仆仆,稍显疲态,却依稀仍是那个清逸俊秀,风姿无双的南阳卧龙。

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也已年过不惑,却光华深蕴更添内敛持重,没有满头华发,没有形容枯槁,没有病体支离,眼底的神采没有渐渐黯淡下去,更没有那该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起梦中那八个字,刘备的瞳孔狠狠收缩了一下。

 

季汉的君主做了一个梦。

一个明明虚幻却又显得无比真实的梦。

梦中的他看见彝陵漫天的火光,看见白帝城渐渐西下的落日,看见成都铺天盖地的素白,梦里的那个人越发沉稳坚毅,小心谨慎地担负着整个季汉的兴衰,向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一步步艰难前行,故人凋零越发孤独的他从未停下脚步,蜀中大治,联吴抗魏,南征北伐,直至他再也无法握住那把羽扇,随着眼角滑落的一滴浊泪,刘备的心被狠狠刺痛了。

从梦中惊醒的君王几乎无法呼吸,紧紧按住胸口也无法平复那种深入骨髓的绞痛。

刘备是不信天命的,所以他才能百折不挠地走到今日。

可刘备也是极信天命的,梦中的一幕幕难道不是上天的预警?

他不顾成都一切可能发生的变数急切命人召唤诸葛亮,传信的人刚走他就有些后悔,但想想还是没有派人追回,直到东吴那封书信送来——与梦中的别无二致。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4 0:53:03编辑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4 0:53:45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3
神澈 2016-06-04 19:57:28

“陛下急召臣前来有何要事?”

刘备早在诸葛亮进帐后就屏退了左右,帐内显得格外安静。

“丞相坐到朕的身边来。”

“陛下!”

诸葛亮的无数君臣纲常尊卑之分的推托之辞在望进刘备眼底时便再也无法出口。

他已经许久没有在刘备眼底看见那样满溢的情感了,成为帝王就意味着不可将自己的诸多情绪宣之于外,于是君心难测就成了诠释古来帝王最常用的词汇,也许刘备从来不曾疏远诸葛亮,但隔着那十二旒,身为丞相只能站在阶下仰望的他终究无法像从前那般看清君王的眼底了。

“孔明,快坐到朕身边来。”

刘备已经不再唤丞相,语气也多了急切。

诸葛亮上前几步,来到刘备面前顿了一顿,微微侧身坐在了下首的位置,虽未并坐却已离得极近了,刘备也不勉强,只自顾细细打量着他。

诸葛亮终于在刘备的目光中感到了一丝不自在,“陛下何故如此看臣,可是臣有何失仪?”

“丞相清减了不少。”

“……”

“卿留守成都处理蜀中事务,还要为朕筹备军械钱粮,实在太过辛劳。”

对于刘备的关怀之语诸葛亮正色道,“此臣分内之事,何劳陛下挂怀。”

“朕才离开半年啊。”刘备没有接话,只是犹自沉吟轻叹道,脑中闪过的却是梦中那个日渐消瘦的身影。

“陛下召臣可是有何圣谕?”

诸葛亮头一次觉得有些跟不上刘备的思路,只得再次出言询问。

“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中……甚是思念。”(嗯,先借用他儿子的台词,脑补一脸懵逼的丞相)

“陛下!”

诸葛亮捏紧了手中的羽扇微微遮住面庞,但双眼已透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许是诸葛亮那句陛下语气过重,刘备方才回过神来,眼见近年来愈发持正端方的丞相难得的失态,沉重的心情亦缓解了许多,不由笑出声来。

诸葛亮不知刘备情绪的变化由何而来,但面色已渐凝重,自己轻离成都本是不妥,难道陛下当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做出如此无谓之举?

“丞相,朕一时戏言,莫要怪罪。”眼见诸葛亮脸色变幻,知其心思,刘备也收了笑容正色道。

“臣不敢!”

“朕不日欲移营,今汇有图本,丞相可观之,告知朕妥否?”刘备从身侧拿出一卷图本递与他手中。

诸葛亮面色稍霁,双手接过图本即刻展开览阅,丝毫未察觉刘备渐渐握紧的的手。

 

“是何人教陛下如此下寨?可斩此人!”

诸葛亮将图本看讫,面色突变,急急言道。

“是朕的意思。”

“陛下切不可如此!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还望陛下三思。”

诸葛亮起身下拜,若说他先前还有疑虑,此刻却已无比庆幸自己身在军中,尚可及时劝阻刘备不致有失,倘若照此图本屯营,东吴有智识之士趁机用火攻,则大军祸不远矣。

比之诸葛亮的急切之情,刘备紧绷的身子渐渐放松下来,显得异常平静,好似有什么难为之事终得解脱。
“丞相。”刘备打断了诸葛亮的话,慢慢握住那只执扇的手将他扶了起来。

诸葛亮一时无法言语,刘备的手如他的人一般宽厚温暖,传递给人安心的感觉,瞬间抚平了他心中不易察觉的慌乱。

刘备拉着他的手将他引致身边坐下,手心传递而来的坚定与力量令诸葛亮一阵恍惚,竟完全忘了推拒。

刘备看着坐在身侧的孔明,轻叹了口气言道,“朕智识浅陋,幸得丞相,终成帝业。”

“陛下!”诸葛亮醒过神来听见刘备此语连忙言道,“陛下雄才大略,何故妄自菲薄?臣得陛下知遇之恩,自当誓死——”

“孔明!”刘备低喝一声打断,现在的他实在听不得那个“死”字,二弟三弟接连亡故,如同断他手足,痛彻心肺,可想到梦中的五丈原,刘备深吸了一口气,那种如同失了心魄般的感觉他不愿回想,失了手足他虽痛犹可生,但鱼若无水,岂有活命之理?

“陛下?”诸葛亮已经不知第几次感到诧异了,他与刘备相知相契十数年,今日竟愈发看不透了。

“丞相一路辛苦,可先去休息。”刘备稳了稳心绪,也自知失态觉得此刻实不宜再见孔明

“那移营之事?”

“此事朕晚些再与丞相和诸将商议。”

“陛下,军情紧要,臣不觉疲累。”诸葛亮并非故意要违背圣意,一路奔波他岂能不知疲累,但心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他的陛下并不真的希望他离去,他应该留下来陪在他身边,这种感觉没有根据,确是他与刘备十数年来点滴相交而成的默契。

仅一句话刘备便已明白他的坚持,无奈笑着摇了摇头。

“既如此,丞相便留下与朕一同用膳吧。”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4 19:57:54编辑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4 20:00:23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4
五丈原的秋风凉 2016-06-06 23:26:39
楼主加油!求后续!我看到了H!E!的!曙!光!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5
神澈 2016-06-07 09:53:15

侍卫送来膳食,诸葛亮只略用了些,刘备倒是吃得开胃,季汉的君主自认并不是一个注重奢华享乐的人,但戎马一生历经艰难困苦的他在可得的范围内也绝不吝于满足自己的欲望,美酒、美食、美衣裳,一概如此。

“丞相吃的实在少了些。”刘备皱了皱眉头 

“臣已经饱了,再要多食恐反而不适。”

刘备叹了口气停箸不食,孔明虽不是武将却也是堂堂男儿,以他的身量饭食却用得只有他一半,这身子骨要如何支撑?

“朕不在成都,丞相没了管束,必是又事必躬亲,寝食无定了?诸臣无法替丞相分忧,要之何用?”

“陛下何出此言,朝中文武各司其职,只是臣恐有失——”

“你既知,又何必如此操劳?再不济……”

刘备未及出口的话哽在喉中——再不济,也还有朕在!

是啊,此时他尚在,孔明肩上的担子已如此重了,北有曹魏虎视眈眈,如今与东吴亦势成水火,失了荆州的季汉国力大损,孔明身为一国之相怎能不操劳?

他在,未必能实实在在替他分担多少事情,但患难中一路相持至今,他们早已是彼此精神上的支撑和依靠,他年岁已长,后事自然终有一天要托付孔明,但,不能,也不该是在此时!

刘备无心再食,撤了饭食请来诸将商议军机,马良等人今日始知刘备召了诸葛亮来军中,进帐相见虽感疑惑却也欢喜。

如今战事稍歇,由诸葛亮主持众人就两军先前的战事和未来形势各抒己见,刘备双眼望着他的丞相潇洒地挥着羽扇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模样,心中异常安宁平静,自出兵以来胸中一直熊熊灼烧着他的火焰似乎也逐渐平息下来。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诸将散帐时个个面带笑容,近日接连胜利而带来的些许浮躁之气似乎也已平复,帐中只留下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

 

“天色已晚,陛下当早些歇息,明日臣请去前往各营寨巡视,待安排妥当不日便返回成都。”

“朕此次请丞相来军中,其实是另有要事想问丞相之意。”

“陛下何事?”

诸葛亮原本就对刘备召他前来存有疑虑,今日观其言行举止皆与平日有异,似心中有事困扰,但刘备不说他也不便出言相询。

刘备拿出一直压在案上的书信递了过去,“孙权修书命人送来。”

诸葛亮一惊,“陛下适才何以不言?”

“诸将皆不知书信内容,丞相可观之。”

诸葛亮接过书信,并未如白日阅览图本那般迅速打开,只是望着刘备,目光中似有千言,他隐隐意识到书信的内容。

刘备在他的目光下背过身去,向帐门方向行了几步,停步负手而立。

诸葛亮望着刘备的背影,深吸一口气打开了书信,果如他所料,信中言道东吴欲遣使送还张飞首级,同囚范疆、张达二人至,且愿交还荆州,送归夫人,愿两家再会前情,共图灭魏。

诸葛亮暗叹一声,心中再次涌起无奈之情。

陛下决议东征之初,群臣劝谏,他亦私下苦心规劝以求暂缓,待他上表救秦宓之时,可谓轻重厉害得失利弊均已分析透彻,亦不能令刘备圣意稍回。

直至张飞的死讯传来,诸葛亮深知事已无转圜的余地,且他一路相随,最是明白刘备待关张之情,亦不忍再劝,只默默安排筹备军械粮草;其实荆州已失,东征也并非不可为,他只担心刘备报仇心切急于求成,于是大军行前便一一嘱咐随军众人多加规劝主上,切不可冒进。

大军方出川,他已得到前线回报,说自己兄长奉吴侯之命前往求和,将荆州和关羽之事推说吕蒙擅自为之,现欲交还荆州,永结盟好。

成都诸人得到消息,皆往丞相府中请他再谏天子,他闭门不出请回众人,只是加紧筹措粮草,更未往军中发一言半语。

季汉的君主兴兵东征,季汉的丞相就安守后方,足食足兵。

这是他们君臣相得的默契,不需言语,亦不需道予他人明白。

 

现如今大军连胜,刘备声威大震,虽说关张之仇一一得报,但终是归恨于孙权,恐怕灭吴之心甚坚,断不会同意连和。

可此时召他前来相询又是为何?

不愿违背不行力谏是诸葛亮身为臣子对刘备尽忠贞之节的坚守。

但继续进军,且不论胜败如何,江东历经三世人才济济,又有天险可恃,岂能轻取?大军深入吴地迁延日久尚有曹魏在北,即便天佑大汉得以灭吴,吴蜀两地一时难以兼顾,得此天赐良机曹魏岂有不坐收渔人之利之理?

这些忧虑一直埋在诸葛亮心中,但他知刘备甚深,知圣意不会转圜,因此也不去提起,可如今似有转机……

抬眼望向刘备已日渐伛偻却仍极力挺直的背影,鬓发间已无法遮挡的缕缕银白,辩才无双的诸葛孔明握紧了手中的书信,竟一字也说不出口。

眼前闪现的是南阳隆中初见时面带笑意躬身下拜的仁德君子,左将军身后跟着的二人长须环目,皆英武不凡,虽面色不豫,却也不得不随着对他施礼,如今想来,竟似昨日之事。

俱往矣!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6
神澈 2016-06-07 12:48:45
如果不能HE,我开这个脑洞干嘛,本来就是太怨念才写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7
神澈 2016-06-08 00:36:32

引用 日月光华 在 2016/6/7 11:34:23 时发表的内容:
板凳。
不会有白帝城的悲剧了,好奇后面的发展,继续伐吴还是修好?



继续伐吴的话,如果失败大概还是差不多的结果吧,我觉得就算没有彝陵之战,也不可能真的攻下东吴的~
我只要HE~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8
神澈 2016-06-09 21:42:16

“丞相在想什么?”

刘备不知何时已回身站在诸葛亮面前,温言问道。

“陛下——”孔明自回忆中醒过神来,见到温和且饱含期许的目光望着他,就如多年来无数次那样,可这次,他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唉——”刘备叹了口气,伸手扶向孔明的肩头,“孔明,你真要备成为孤家寡人么?”

“陛下!”

“叫主公。”

“……”

刘备忽然欺进诸葛亮,盯着他略有闪躲的目光,声音中带了一丝期盼,“孔明,再叫一声主公吧。”

“陛下!”孔明急欲跪倒却被刘备攥住了肩头,

“君臣之礼不可废,还望陛下……”

刘备收了力道叹了一声,“你啊,罢了,既如此,东吴所言,丞相以为如何?”

诸葛亮不着痕迹退开了一小步,垂下眼睑,躬身下拜,“臣——伏候圣旨!”

刘备只感到一阵无名火起,不知是对自己还是对面前这个恭谨过甚的人。

在将书信交给孔明之时本已做好决定,只要他再谏,自己听从就是了,他与他君臣至今,言听计从,便全始全终吧。

即使心中仍有不忿,但毕竟仇人已戮,其恨已雪;继续进军并无全胜的把握,即使能避免彝陵之失,可谁知日后会不会有更多新的变数?

刘备感到恐惧了,不是因未来的不可知,而是惧怕那些“已知”成为现实,记得赵云劝谏时说过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诚然他伐吴并不完全为了那个“私”字,他也未必能做到一个以天下社稷为重的圣明君王,但他已渐年迈,他不愿再去赌,拿季汗万千将士的性命,拿自己一生的抱负理想,拿他身边一路相随最重要的那个人——去赌一个未竟之局。

刘备望着面前俯身下拜的那个人,自嘲地想,这算不算是另一种“私心”?可面前的这个人,似乎并不“领情”呢。

刘备语气冷淡地言道,“丞相,若朕不改初衷呢?”

孔明抬眼,坚定地望向自己的君主,捏紧了羽扇跪拜于地

“陛下圣意已决,臣——愿效犬马之劳。”

“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南阳隆中之语言犹在耳,眨眼间竟已相伴十余年,那个白衣胜雪,风姿如仙的年轻人已成为成都朝堂上执法严明,恭谨端方的诸葛丞相,而他竟真的从漂泊流离,寄人篱下到如今雄霸一方,得成帝业!

刘备心中哪还有半分怒气,无法抑制地湿了眼眶双手扶起面前的人,此情此景如昔日重现,时移世易,难得故人如旧,幸甚!

也不知是同样忆起旧事又或者是刘备激荡的心绪透过双手传递了过来,孔明只觉得胸中一片火热,君臣二人双手紧握,竟一时相对无言。

倒是刘备先回过神来,握着孔明的双手将他带至案边坐下,“何需丞相效犬马之劳,朕欲与东吴议和,但也不愿轻易退兵便宜了孙权,其中一切利益得失还需得丞相在此统筹,朕……”

刘备话音未落只感到孔明的手反手握住了自己,力道甚强却自微微颤抖,抬眼看去,孔明满面惊惶之色,双眸中流露出的恐惧无法遮掩。

“孔明?”

“陛下,请恕臣失礼!”

刘备眼见着自己登基以来愈发守礼的丞相大人急切地掀开自己的衣袖,两指一并便按上了自己的脉搏,面色凝重地皱眉片刻,又抬眼疑惑地望向他,竟伸手在他身上摸索起来。

“孔明!”

刘备就算再迟钝此时也明白了诸葛亮的心思,一时间哭笑不得,闪身欲躲诸葛亮竟不依不饶地欺身靠近。
“丞相!”

刘备轻喝一声在安静的帐内尤其明显,诸葛亮蓦然被拉回理智,才反应过来自己适才实在是逾矩太甚,赶忙拉回身形准备跪地请罪,却一把被刘备按住不放,刘备眼见着自家丞相满头大汗面上的惶急之色尚未完全消退,一时间不知道该气还是该笑,直摇着头笑道,

“孔明,你这是要在朕身上找什么?”

“陛下,臣,臣斗胆敢问陛下,可是圣体违和?”

诸葛亮语气颤抖地问出自己心底最不想问的话,他在听见欲与东吴议和之时,脑子里第一个转过的念头就是刘备的身子出了问题,旧患?染疾?还是沙场拼杀又添新伤?诸葛亮不愿去想却不得不想,因为他不知道除却这个理由,当今世上还有任何事或任何人可以改变刘备的心意。

在成都之时,也许他死谏可以挽回,但只要他还是诸葛亮,他就不会去做那样的事;若法正尚在,也许会冒死以谏,但可惜孝直天不假年;

可如今形势又有所不同,大军正值连胜之际,他觉得即便是他,也似乎没有能劝阻刘备的能力和理由了。

所以智绝天下的诸葛孔明只有去想到那个他最不愿面对的也是唯一可能说得通的缘由。

刘备望着眼前紧抿着双唇,直直盯着他等候答案的人,忽然没由来地一阵心疼。

在那缥缈的梦中,他的丞相率领众臣和年幼的两个皇子跪在榻前,沉着冷静地听自己一一安排后事,对自己托付之言一一应允,明明早已双眼红肿悲不能抑,却还好言宽慰着自己,眼里有悲痛有决心唯独没有此时眼前的惶急和恐惧,大概在那时,他的丞相已知道自己要挑起季汗的天下,再没有人任何人能安抚或分担他的软弱和恐惧,他,必须是坚不可摧的!

刘备心绪起伏控制不住将孔明揽在了怀里,竟像安抚幼儿般轻拍他的背脊,“孔明,朕很好,朕没事。”

自己此时还在他的身边,实在是太好了!

一次次的重复安好,怀中人的身子犹自僵硬紧绷着并未和缓半分,刘备知道他需要一个说服诸葛亮他改变初衷的理由,不然谁知道他还要怎样胡思乱想下去,有时候智谋无双,思虑太过也是一种负担不是?

“我兄弟三人桃园结义盟誓之初便立志共扶汉室,救万民于水火,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曹丕篡汉,朕欲与卿等同灭曹贼,兴复汉室,奈何,二弟三弟中道而亡,朕痛断肝肠,思及前盟——恨不能同死!”

刘备感到怀中之人微微一颤,轻拍了几下安抚,又言道,

“朕不能报其仇,必寝食难安,此番兴兵亦算得偿所愿,然孙权……“刘备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不再接下去,只感觉怀中的孔明竟伸出手学着他那般在他背后按了按,那力道虽轻却给了刘备说下去的勇气

“与孙权之恨并非忘却,与东吴议和,只为了朕想再走得远些……克复中原,重兴汉室之路方才起步,前路艰险,朕与卿等同行同道,惜朕年事已高,未必能将这条路走到尽头,但朕愿再陪卿等,再陪孔明多走几年,有负桃园之誓,只有日后黄泉之下再向二弟三弟请罪了。”

诸葛亮未料到刘备会说出这番话来,眼角泛红地自他怀中直起身来,目光中似有千言万语,声音中隐含哽咽

“亮,愿随主公将这条路走至尽头,他日九泉之下,亮陪主公一同向故人请罪!”

一句久违的主公听得刘备终忍不住流下泪来,是了,这就是他的选择,哪怕最后仍是一场空,他也愿陪他的军师走一遭,不叫他独自前行。

“孔明既要与备将这条路走下去,以后需得善保自身,寝食皆需有定,万不可再操劳过度。”

“主公。”

诸葛亮用羽扇遮面,略感赧然地用衣袖拭面欲抹去泪痕,刘备笑着拉下他的手,“军师,夜已深沉,朕有数年未与军师同榻而眠,军师今日就成全备如何?”

“陛……主公,亮,恭敬不如从命。”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15 23:28:19编辑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15 23:29:08编辑

---此回复由神澈在2016/6/15 23:29:39编辑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9
五丈原的秋风凉 2016-06-10 05:44:19
沙发!真是……太美好了!说起来白帝我同学跟我吐槽过,为什么一个人人生的最后五十天不去找妻子而是丞相在身边啊^_^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0
神澈 2016-06-11 01:22:35

结尾

章武十四年春

长安宫殿内,因君主有恙,宣丞相进宫协助处理政事。

刘备卧在榻上,饶有兴味得看着榻前端坐处理朝中事务时年已五十四岁的丞相诸葛孔明,笑意盈盈

“陛下何故如此看着微臣?”

“丞相,朕给你讲个故事吧。”

大汉的君王向他的丞相讲述了一个梦,一个有关章武二年他在伐吴途中做的一个梦。

“丞相可是觉得梦中之事皆是虚妄?”

“此乃天不绝我大汉,陛下受命于天也。”

“朕以为不然。”

君王年迈的脸上已满是皱纹,但双眼却清亮丝毫不见浑浊

“在朕看来,是朕的丞相受命于天,注定要助朕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于倒悬。”

面对君王眼中满满的温柔与赞赏,诸葛亮浅浅一笑,执笔继续书写。

午后殿外的阳光洒了进来,刘备眯了眼望着笼罩在那一圈金色光晕下的季汉丞相,缓缓合上双眼。

----------------------------------------------------------------------

以下是画风突变的OOC小剧场,预警慎入

长安OOC小剧场——关于陪伴

如是这般月余

“陛下!”诸葛亮眼角微跳,满脸无奈

“太医言陛下只是偶感风寒,早已痊愈,陛下日日不上朝理事,唤臣来亦不处理政务,实在于理不合。”

“丞相不必多虑,朝堂之上自有太子监国,得丞相多年教导,他亦该磨练一番了,何况还有众卿辅佐,何必担心。”

“可陛下——即便朝堂之上有嗣君坐镇,臣府中亦有诸多公务。”

“丞相,政务交由下属吧,你难得空闲,平日除了上朝朕想见你也难。你说今日我们是钓鱼下棋?还是游园赏花?或者丞相亦可再抚琴一曲——只是酒不能再多饮了,改品茶吧。”

“陛下!”

“哎呀,朕头又痛了,身子也不爽。“

 

“臣请太医前来。”

“别别,不如丞相陪朕出宫走走吧,朕听说长安市集很是热闹。”

“陛下!”

“还是不了,朕有些疲累,不如丞相陪朕午睡片刻吧。”

“……”

天下平靖,今天季汉的天子和丞相也是君臣相得,甚好!

--------------------------------------------------------------------

再补一段军营OOC小剧场——关于习惯

自丞相诸葛亮亲自坐镇军中处理与东吴和谈事宜的消息传出,连远在成都的诸官也无不欣悦,更别提军中诸将了。

可最近军中有流言传出——和谈一事似乎极为繁琐,进展缓慢。

有此揣测的原因是军中诸将官眼见着他们的君主和丞相日日在军中形影不离,或帐中议事,或巡查军营,更是夜夜同榻,同寝同食,丞相自己的营帐几乎形同虚设,想来是有很多军政要事要商议处理。

而身为流言主角之一的季汗丞相诸葛孔明,最近确实很是烦恼,不是为了东吴议和,也不是为了成都政务,而是他的陛下——

白日里时时跟随不离左右,不,应该说,时时不愿自己离他左右,好似自己随时会消失似的。

夜里每每找出各种理由拉着他同榻,弄得他到军中半月,都没回自己的营帐睡过。

诸葛亮几次欲言,却被刘备软硬皆施地拿各种理由堵了回来,这也就罢了,然而——

此时季汉的丞相正僵直着身子平躺在榻上,双手规矩地放在两侧

又来了——

睡在身侧的刘备一个翻身,手脚并用地牢牢巴住身边的孔明,紧紧搂住不放,仿佛抱住什么心爱的物件似的带着心满意足的笑意,嘴里喃喃两声,便呼吸平稳地沉沉睡去。

诸葛亮翻了个白眼,这十余年相随虽说不止一次与他的主公同榻,但刘备的睡姿一向安稳,甚至可说警觉性极强,虽自他御极以来便再无同榻而眠,可,什么时候陛下养成需抱着人入睡的习惯了?

难道是因关张二位将军之死?

可如此这般,自己真是不习惯啊!

因不愿吵醒君主的好眠,起先几晚夜夜睁眼到天亮的丞相大人终于在几天之后,习惯成自然地可以安然入睡了,有时候醒来发现自己与他的君王手脚相缠地拥在一处,也可以面不改色地悄然起身穿衣洗漱了。

君王与丞相同寝同食的这个习惯直到东吴议和成功,大军退回川中,圣驾回銮之后,才告一段落,回到成都的头几晚,季汉的君主和丞相无一例外的全都失眠了,此是后话。


暂时结束啦~脑洞开得有点大,完全是怨念的产物,我多希望先帝能陪丞相走下去啊,哪怕结果还是没有兴复汉室也不要紧,起码一路有人陪嘛。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1
五丈原的秋风凉 2016-06-11 07:17:25
沙发!真是……甜的好美!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2
sun_ling_m 2016-06-13 12:42:18

好美的梦。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3
sun_ling_m 2016-06-13 12:44:58
艺术是作者潜意识的反映,天下多痴人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4
神澈 2016-06-15 23:32:21

引用 棾鼘 在 2016/6/14 7:29:00 时发表的内容:
he,有生之年啊,类似的脑洞不知开了多少个,就是写不出来啊,架空什么的最好了,希望楼主可以写个长篇,统一什么的。
脑洞可以随便开,但是要写统一工程太浩大了,驾驭不了啊,所以直接给个结局算了,最多家电小剧场神马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5
一双人 2016-06-17 17:53:36
一路有人陪伴的感觉真好。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6
神澈 2016-06-26 01:06:43

引用 少年还好吗是否 在 2016/6/26 0:02:30 时发表的内容:
注意到作者在第一章几处都用的是季汉这个词,称季汉而不称蜀汉,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考虑?

一般来说以地域区分称蜀汉,以时间区分称季汉。季汉,犹言汉之季世。季世即末世、末代,似乎较之蜀汉更有贬义的意思。

我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称呼了,关于这个称呼的解释也看过很多种,但似乎记得不带贬义的,没什么特别的考虑,完全是自己的习惯而已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7
小优新 2016-06-29 00:16:43
喜欢甜文!毕竟玄亮虐的太多了,一抓一大把……
习惯那个脑洞好可爱!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8
小优新 2016-06-29 00:18:24
文笔很棒!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19
逸萱 2017-03-19 11:38:18

引用 神澈 在 2016/6/26 1:06:43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少年还好吗是否 在 2016/6/26 0:02:30 时发表的内容:
注意到作者在第一章几处都用的是季汉这个词,称季汉而不称蜀汉,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考虑?

一般来说以地域区分称蜀汉,以时间区分称季汉。季汉,犹言汉之季世。季世即末世、末代,似乎较之蜀汉更有贬义的意思。

我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称呼了,关于这个称呼的解释也看过很多种,但似乎记得不带贬义的,没什么特别的考虑,完全是自己的习惯而已

不是呀LZ,季汉的季不是末世的意思,额,季怎么会有末世的意思呢。。。季是伯仲叔季,是第四的意思。。。西汉是第一个,王莽篡汉之后,刘玄续汉祚,是为第二个,之后当然就是刘秀的东汉,是第三个,于是刘备的汉室第四个汉,所以叫季汉。。。大家之所以不愿意用蜀汉,一般是因为蜀汉往往被人称之为蜀,然而,刘葛的政权不是蜀,而是汉,无论他是第几个汉,他都是汉,所以,一般粉愿意称呼季汉。。。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0
逸萱 2017-03-19 11:38:19

引用 神澈 在 2016/6/26 1:06:43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少年还好吗是否 在 2016/6/26 0:02:30 时发表的内容:
注意到作者在第一章几处都用的是季汉这个词,称季汉而不称蜀汉,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考虑?

一般来说以地域区分称蜀汉,以时间区分称季汉。季汉,犹言汉之季世。季世即末世、末代,似乎较之蜀汉更有贬义的意思。

我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称呼了,关于这个称呼的解释也看过很多种,但似乎记得不带贬义的,没什么特别的考虑,完全是自己的习惯而已

不是呀LZ,季汉的季不是末世的意思,额,季怎么会有末世的意思呢。。。季是伯仲叔季,是第四的意思。。。西汉是第一个,王莽篡汉之后,刘玄续汉祚,是为第二个,之后当然就是刘秀的东汉,是第三个,于是刘备的汉室第四个汉,所以叫季汉。。。大家之所以不愿意用蜀汉,一般是因为蜀汉往往被人称之为蜀,然而,刘葛的政权不是蜀,而是汉,无论他是第几个汉,他都是汉,所以,一般粉愿意称呼季汉。。。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1
王梦思明 2017-03-19 22:48:14
这两年我忽略的好文有点多。这算是一篇。

心怀善良的、真的很爱武侯的作者。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2
衔月阁主 2017-03-19 23:48:40
好喜欢he呀,真的不容易,谢谢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3
云深 2017-04-03 23:23:28
天哪,在遍地大坑中找到一篇完结已是不易,而且居然是HE!!!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4
羽澈 2017-04-27 11:44:50

字里行间中能流露出作者对武侯深深的喜爱,文中的武侯,恭敬却不软弱,很喜欢这种文风。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5
米儿 2017-06-18 21:22:14
真好,真美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6
诸葛翰漓 2017-07-08 20:42:08
甜文!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7
xrayner 2017-08-05 11:22:07

引用 神澈 在 2016/6/26 1:06:43 时发表的内容:

引用 少年还好吗是否 在 2016/6/26 0:02:30 时发表的内容:
注意到作者在第一章几处都用的是季汉这个词,称季汉而不称蜀汉,是不是有什么特别考虑?

一般来说以地域区分称蜀汉,以时间区分称季汉。季汉,犹言汉之季世。季世即末世、末代,似乎较之蜀汉更有贬义的意思。

我已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称呼了,关于这个称呼的解释也看过很多种,但似乎记得不带贬义的,没什么特别的考虑,完全是自己的习惯而已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章武十二年八月诸葛亮卒于军后,后主的诏策 曰: “唯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 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 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 参伊、周之巨勋。


他们自己称呼自己“季汉‘’……可见当时就是这么称呼的。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Re:
28
azei1983 2017-08-08 00:07:12
章武十四年实在是太美好的词语了!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29
Vetiver 2019-09-09 14:18:26
看哭了,多希望他们就这样携手统一天下啊!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30
15866732605 2023-05-13 21:40:07
好爱作者的文,谢谢作者
编辑 回复此楼 举报 帖子管理
1/2
总共31/每页30
快速回复: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